来源:工人日报 时间:2018-09-28 10:42:04 作者:李国
近日,多个从事教育的企业与重庆高校、地方政府签订合约,携手共赴教育3.0时代。事实上,自去年以来,我国至少召开了十几场全国性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研讨会,不仅是教育公司嗅到了人工智能的机会,学生、学校和政府部门,都在感受或展望人工智能对教育这一古老行当的改造。种种信息表明,教育领域正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必争之地。
传统教育模式有点“落伍”
重庆一中学的学生小陈对记者说,学校不少老师根本不了解他们“00后”,教书的方式大多是按部就班,“特别是理科,经常是老师在台上讲,我们在底下睡”。他还称,课堂上同学们的气氛稍微活跃点,又会被老师批评,严重的甚至会被叫家长。
同小陈想法一样的学生不在少数。尽管“课改”“打造高效课堂”等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,但由于部分“老”教师思想观念一时难以改变,加之受目前主流升学模式的影响,以老师、书本、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在部分学校流行。
对此,一些老师则表示,他们也想把课上得有新意,让每个学生都爱学习,但是,“我们是可以‘摸着石头过河’,但学生耗不起,并且我们每天除了教学外,还要批改作业给学生、家长反馈信息……精力有限。”重庆育才中学的徐泽老师说,“传统教育模式是以课堂、书本教育为主,实践教学为辅,这一模式在中国流行了数千年,但如今的确有点‘落伍’了。”
重庆一教育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方威认为,如今的教育更应该因材施教,把课堂教育和实践应用摆在相同的位置,但又产生了一个难题,施教者如何了解每一位受教者的性格、爱好等。
重庆市政协委员、昭信教育董事长吴昭分析称,目前的教育系统不够灵活,长久以来,有四个缺陷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:学生情况各不相同,但是针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却大同小异;学生们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,变得为学习而学习,丧失求知欲;教学方式高度依赖于教师,他们工作繁重,不仅需要准备教学材料,还人工批改试卷并且提供反馈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。
基于此,不少人把目光瞄准了近几年大火的人工智能技术,人工智能逐步从人们眼中的“搅局者”成为教育改革的“拓荒者”。
人工智能加持,教育步入3.0时代
“人工智能本身所具备的科技特点为它与教育结合带来了先天优势。”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别研究员涂仕奎表示,一直以来,人们都在追求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,比如学生能重新学习未掌握的内容,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,又或者可以通过游戏等更丰富的手段来学习。目前,学校教育从“数字校园”发展到了 “智慧校园”,家庭教育从 “私人家教”演变成“机器人老师”,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,尤其是语音识别、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,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,教育行业已经步入了3.0时代。
“我已经习惯了通过一款APP学习英语,每天都在这款APP上面‘打卡’,然后发朋友圈。”已经毕业两年的黄兰馨成了某英语学习软件的“志愿推广员”,“今天学了两个课时,效率很高!”“坚持两个月了,一些简单的交流没问题了!”她告诉记者,这款软件内“隐藏”了人工智能老师,它能够时时反馈学习效果,针对性很强。
“长久以来教育这个行业的基本矛盾,就是持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和日益稀缺的师资之间的矛盾。”不少教育从业者坦言,由于优质老师越来越难找、一对一上课价格昂贵,让很多家长、学生对教育又爱又恨,而人工智能能做的,恰恰是能提供自适应学习产品,且价格方面也为人们所接受。
记者了解到,目前包括百度、腾讯、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纷纷将人工智能的概念引入了教育领域,并与学校展开合作,打造“智慧校园”“智慧教育”,依托大数据搜集学生的相应信息,为不同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式、帮助老师批改作业等。
“人工智能是通过一些算法、数据,构建一个智能化的模型,让一些冷冰冰的机器变得像人一样能听会说,让机器变得更聪明。”科大讯飞的执行总裁吴晓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和一些新的互联网相关的技术,为教育构建了一个智慧的环境,它是以学生为中心,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去看、去听,帮助老师和学生分析学习,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。在AI的帮助下,老师将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,学生将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养成。
谁来给“人工智能教育”概念定义?
伴随众多科技企业以“人工智能+”的理念“抢滩”教育领域,“智能教育”得以遍地开花,但面对层出不穷的“人工智能教育”概念,有业内人士提出疑问:“人工智能教育”的门槛有多高?概念该由谁来定义?“未来教育”的路该如何走?
“有时这些概念并非真实教育需求驱动。”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吴及说,以目前流行的网络阅卷产品为例,“现阶段该产品还在研发阶段,就有公司号称已有完善的手写识别技术,但手写识别技术还没尘埃落定,一度不被看好的电子书包又卷土重来。”
“我们虽然能从市场上看到许多企业号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,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好、更丰富内容,但这些企业和机构仍然只是提供更好的辅助工具,这对于教育而言,是远远不够的。”涂仕奎说。
重庆一中学的老师向记者透露,目前,很多人工智能进军教育领域的试点几乎没有可操作性。教育领域要与人工智能结合,需要更多优秀教师、教育学界专家以及更多的企业参与。
该老师举例道,科大讯飞的系统已经进入了一万多所学校,每个学校都配有相关的硬件、软件和到校服务团队。为了教育市场,这些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。“不过,有钱也不能任性。毕竟,学校也要掂量掂量,公司是否值得信任,能否对它开放自己的教学数据,即便使用了相应的系统,若以后出现资金问题,谁来为这帮学生买单呢!”
要撬动教育,不是一家或者几家公司能够实现的目标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,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可以把一门课程做到极致,质量非常高,但互联网教学还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。“因此我觉得我们也要避免炒作概念,避免片面的夸大作用。”他说,“我们必须要凸显教书育人功能的重要性。教师如何跟上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发展的潮流,如何保持敏锐的目光,启迪学生的智慧,涵养学生人格,这是要认真考虑的事情。”(记者 李国)